首页 >> 短穗杜英

浙江余姚鼎绿稻田里做出大生意乌柿

利达农业网 2022-07-29 14:11:09

浙江余姚鼎绿:稻田里做出大生意

【导语·中国水产网】在陆埠镇郭姆村的一片稻田里,四周有一条灌进了水的1.8米宽的大沟,一群人在水沟边忙活,沟里养着鳖和泥鳅。“稻花村里泥鳅肥”、“稻鳖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在这里已经成形,这就是最早在余姚开展稻渔工程的鼎绿生态农庄有限公司。

在陆埠镇郭姆村的一片稻田里,四周有一条灌进了水的1.8米宽的大沟,一群人在水沟边忙活,沟里养着鳖和泥鳅。“稻花村里泥鳅肥”、“稻鳖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在这里已经成形,这就是最早在余姚开展稻渔工程的鼎绿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该公司原本只是一家个体工商户,在2012年“个转企”政策出台后,它成为了余姚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率先成功转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谈起公司的“个转企”之路,该公司创办人李建立直呼幸运。原本一直从事工业制造的他,因业务所需经常要接待朋友和客户,“现在的东西污染越来越重,你何不弄些绿色食品招待我们!”朋友间的一句笑话,使农村出身的他有了自己种稻、养鱼的想法。“最初的收成只是满足客户朋友间的招待与送礼”,李建立坦言,起初并没有要把这个行业做大的打算。

2011年,他租了75亩地,申请设立了个体工商户—余姚市鼎绿生态农庄,兼职当起了农庄庄主。由于生产的有机大米、生态鳖和泥鳅,不含农药和激素,又通过稻渔互养保证了品质,“鼎绿”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客户需求不断。但75亩地、3位常驻员工,农忙时也不过十来个员工的规模,生产能力有限,常常供不应求。李建立有了要继续扩大规模的想法,他想再新征了400亩的地,大干一场。但作为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他遭遇了一系列难题:一方面因规模欠缺,在扩大租地和打响品牌上不具备优势,很难得到外面大客户的青睐,也很难吸引专业人才的加盟;另一方面因缺少规模效应,在申请政府立项、补助等优惠政策时而很难达到最低“门槛”。

在李建立看来,扩大、提升经营主体的最好效径是设立一个公司,然而新设立的公司按规定是不能延续原“鼎绿”的名称,这让他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不舍得放弃“鼎绿”已经在客户中形成的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名称的更换对于已签好的土地租赁合同、客户源、银行账户等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束手无策之时,他向余姚市工商局寻求帮助。幸运的是,此时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个转企”政策刚刚出台,他的情况正是扶助对象,于是在市工商局的帮助指导下,仅用了一周时间,“鼎绿”农庄便成为了余姚第一家享受“个转企”政策而成功转型升级为公司的个体工商户。“原本以为会很麻烦,没想到这么快就全搞定了”说起转型过程,李建立至今难掩兴奋。

2003年,也就是转型升级的当年,“鼎绿”公司就被评为“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这使得公司创始人李建立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他加大了企业扩大生产的步伐,对400亩新租土地加大了投入,常驻员工也增加到了17人,农忙时最多达到50-60人。同时,他又向工商局申请了“甲谷缘”商标,决心要以质扩量,打响品牌。而产品的销售途径也从原来的老客户间的订购转而销往宁波、上海、广东等中高端市场。目前,省农科院、宁波市农林局等的专家多次走访了他的公司,主动送去了生态修复、建立混养体系的技术指导。今年他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在田间种植菊花吸引害虫,通过诱捕灯捕杀害虫、来近一步保证稻田的产量和品质。虽然去年“菲特”台风造成的水灾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经过休整,今年公司稻渔年产值估计将达700余万元,比“个转企”前至少翻了两番,目前公司正在申报“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

对于未来,眼光长远的李建立早已在心中画下了宏伟蓝图:首先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制定规范化企业标准,其次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工业较少、生态环境更优的苏北地区,然后通过生态稻渔种养模式的推广,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最后按照制定好的企业标准收货,统一用自己企业的品牌销售。另外,他也在谋求更广阔的市场:一方面让商品走入超市以及像杭州勾庄这样的大型农贸市场,来扩大产品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筹建品牌专卖店及网络平台来构建未来的主要销售渠道。

治疗银屑病好的医院在哪张家口

珠海治疗淋病好的医院

点滴型银屑病消退特点

郑州华夏白癜风传播有什么表现

长沙神经衰弱应该去哪家医院看

友情链接